8月25日,第二屆建窯建盞文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隆重舉行。闕梅嬌建盞作品進京展覽,不僅得到了領導們的深切關懷,還得到了來自五湖四海參展者的普遍喜愛。
▲第二屆建窯建盞文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
8月25日,第二屆建窯建盞文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隆重舉行。中共南平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長張培棟、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劉毅、南平市建陽區人民政府區長魏敦盛出席。
同時蒞臨現場的還有原文化部副部長、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周和平,原文化部非遺司司長、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會長馬文輝、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、駐會副主席、秘書長徐里、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張雅芳、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董殿毅、全球希望聯合會亞洲區主席、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李永軍等領導、專家學者以及30余家新聞媒體出席活動。
▲中共南平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長張培棟致辭
▲福建建陽鄉賢、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、駐會副主席、秘書長徐里致辭
▲原文化部副部長、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周和平致辭
▲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劉毅出席發布會
▲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人民政府區長魏敦盛主持發布會儀式
▲“一城一盞話千年”建窯建盞精品展揭幕
發布會現場同步舉行“北京前門建窯建盞精品展”,從8月25日持續到9月3日,在北京前門大街62號傳統文化藝術中心精彩亮相,是第二屆建窯建盞文博會的首場活動。
這次精品展以建陽、建窯和建盞的人文歷史、文化傳承和開拓創新為主線,分為“宋風盞韻”、“古盞新語”、“推杯換盞”、“盞望未來”四個主題單元,集結了25位代表性傳承人的500余件經典藝術和創新作品,通過精品展示、制作技藝演示以及點茶表演等形式,生動展示“一城一盞話千年”的建盞文化。
本次活動以展會為契機,深化打造“建窯建盞”的“金質名片”,高起點、高標準地構建具有閩北特色的開放性文化交流平臺,形成“建窯建盞·前門前言”的聯動格局,不斷提升“中國建窯·世界建盞”的文化定位和認知美譽。
▲闕梅嬌作品 大福臨油滴盞
作為建窯建盞技藝代表性傳承人,建盞大師闕梅嬌也出席了此次博覽會。
憑借多年的從業經驗與不斷的研究摸索,闕梅嬌在陶瓷行業內早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自己的研究成果。其油滴盞的造詣十分高深,特別是銀油滴盞的燒制技藝,因而很受消費者和收藏家的青睞。
▲闕梅嬌作品 束口香爐黑牡丹
此次闕梅嬌油滴建盞作品在京亮相,不僅得到了領導們的深切關懷,還得到了來自五湖四海參展者的普遍喜愛。展位每日賓朋不絕,有一睹其油滴盞風采的,有采買建盞作為紀念禮品的,也有洽談代理合作的。
▲ 原文化部副部長、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周和平參觀并指導闕梅嬌建盞
不得不說,以挖掘、傳承和弘揚純正血統的建窯建盞文化為己任的闕梅嬌,積極投身“金質名片”行列,不斷研發、改良、創新曜變建盞,讓流失千年的文明再煥神秘光華。
做過功課的盞友都知道:建盞的口徑越大其燒制難度越大,但是也更具收藏價值。闕梅嬌此盞口徑達 24cm,油滴盞造型古拙、釉色瑩潤,油滴大小恰到好處,疏密有間。
油滴斑點遍布器物全身,滴大小恰到好處,疏密有間,錯落有致。油滴自下而上逐漸變得稀疏,立體質感撲面而來,整體呈現金屬質感,隨光線角度變化可產生金色、銀色或青色輝光,美妙至極!
闕梅嬌坦言,北京一行,看到了大家對陶瓷對建盞的熱情,更讓自己對弘揚建盞傳統文化信心加倍。闕梅嬌將始終以匠心致初心,燒制好建盞、傳播好文化。